汉语

《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

字号+ 作者:hanyufeng 来源: 2011-06-06 00:11:02 我要评论( ) 阅读:

《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  王骏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  王骏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共分为:本体篇、心理篇和教学篇。本体篇着重从字本体研究中提炼出字本位的教学原则;心理篇用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的理论来支持这些原则并给教学法定位;而教学篇则以本体篇和心理篇的内容分别作为教学法在语言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理论基础,构建字体位教学体系,并进行局部的实验验证。《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可作为对外汉教学的参考读物。

书摘

0.4 转机:创新型研究的不期而遇
  《马氏文通》出版至今已逾百年。它的问世,“不仅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产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的诞生。从此,中国语言学不断受到国外语言学思想和理论的影响。”(陆俭明、郭锐1998)从积极的角度看,它促使“汉语研究进入了世界语言研究的轨道”,使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的语言研究大师”、“出现了一批历史性的成果”,并且“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潘文国2002a,6-12)。但无可否认的是,一个世纪以来,照搬西方理论(尤其是句法理论),也给汉语研究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朱德熙先生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把印欧语所有而为汉语所无的东西强加给汉语”,即所谓的“印欧语眼光”(朱德熙1985)。徐通锵就此撰写了多篇论文,详细分析了汉语研究中这一“眼光”的来龙去脉,指出“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主语一谓语’结构框架下的词类划分以及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徐通锵1994a)潘文国则从宏观的角度指出,它给20世纪的汉语研究带来了“普世语法观”、“语法中心观”、“重语轻文”、“科学主义迷信”四大失误(潘文国2002a,13-46)。
  不管上述这些评价是否足够客观中肯,但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的语言研究确实出现了对“印欧眼光”的反思和对“中国特色”的追求。而汉语“字本位”理论,则在这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上走得最远,也最为坚决。如果从徐通锵1991年发表的《语义句法刍议》(徐通锵199la)一文算起,汉语“字本位”研究已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在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有人对它作出了高度评价,也有不少知名学者(如陆俭明),则对此提出了批评意见。但总的看来,“字本位”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真正致力于研究它的学者很少,而密切关注它的发展的也为数不多。相比“主流”的语言研究,它虽然独具特色,但确实还没有完全走出“门庭冷落”的阶段。
  然而,可能当时并不为这少数几位追求“中国特色”的学者所知的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远隔千山万水的法兰西,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和留法的中国学者张朋朋就已开始了一项独特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其核心理念同后来的汉语“字本位”研究十分接近。他们还专门为之编写了后来影响深远的汉语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在他们看来,“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危机”“不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正确地处理中国文字和语言所特有的关系,正是汉语教学危机的根源。”(白乐桑1997)1992年,归国的张朋朋著文正式提出了“字本位”教学法的名称。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跟白乐桑合作,致力于字本位教材的编写和字本位教学法在国内外的推广工作,并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由法国“字本位”汉语教材引发的思考》

    《由法国“字本位”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