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宗教》序言,曹文轩,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阅读的生活和人生的那一面便是不阅读的生活和人生。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景。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
一种人认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
这种人认为人存在着,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看着是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关于人的定义,早已超出生物学意义了——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便是: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现代,人的定义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而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不甚了了。即使有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麻将,比如赌博。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我们更要诅咒。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几乎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阅读与不阅读是两种存在观。
读书培养的是一种眼力——发现前方的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没有前方,也是没有未来的,也没有过去。一切都在现在,因此非常容易滑入庸俗的功利主义。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各种姿态的动物。体育、舞台、服装模特的T型台,所有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人类的四肢,是进化了若干万年之后最优秀、最完美的四肢。即便如此,人类依然没有停止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姿态的开发。人类对上帝的回报之一,就是向创造了他们的上帝展示他们各种各样的优美姿态。但上帝对人类说:你们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就是阅读。
难道还有比阅读更值得赞美的姿态吗?
比如,一个正安静地读书的女孩,难道还不是这世界最优美的、最迷人的姿态吗?这算是一种自然的、安宁的、圣洁的姿态。这一姿态比起那些扭扭捏捏的、搔首弄姿的、人为的、做作的姿态,不知道要高出多少的境界。
我们当看到,人类的那些可以炫耀、可以供人们欣赏的姿态,必须是在有了阅读姿态之后,才有可能达抵最美最高的境界。
人类一切丑陋的动作与姿态皆与这一姿态的缺失有关。因为这一姿态的缺失,我们看到了笨拙、迟钝、粗鲁等种种蠢相。
博尔赫斯问道:什么是天堂?
博尔赫斯答道: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也许真的有天堂,但肯定遥不可及。因此,这样的天堂对于我们而言,实际上毫无意义——一个与我们毫不相干的地方,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但梦中的天堂确实是美丽的。它诱惑着我们,于是,我们唱着颂歌出发了,走过一代又一代,一路苍茫,一路荒凉,也是一路风景,一路辉煌。然而,我们还是不见天堂的影子。我们疑问着,却还是坚定地走在自以为通向天堂的路上。
后来,图书出现了,图书馆出现了——图书馆的出现,才使人类从凡尘步入天堂成为可能。由成千上万的书——那些充满智慧和让人灵魂飞扬的书所组成的图书馆,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因为,任何一本书,只要被打开,我们便立即进入了一个与凡尘不一样的世界。那个世界所展示的,正是我们梦中的天堂出现的情景。那里光芒万丈,那里流水潺潺,那里没有战争的硝烟,那里没有贫穷和争斗,那里没有可恶之恶,那里的空气充满芬芳,那里的果树四季挂果——果实累累,压弯了枝头…………
书作成台阶,直入云霄。
图书才使我们完成了宗教性的理想。
阅读也是一种宗教。